第489章 陪女友回老家过年中(3/5)
尝南方的年货土特产,高兴嘛。”车子继续在空旷的国道上行驶,偶尔与对面的车辆交会。窗外掠过的村庄渐渐多了起来,黄土夯砌的院墙,贴着褪色春联的木门,屋顶上金黄的玉米棒子垛,墙角堆着整齐的柴禾垛,偶尔能看到穿着臃肿棉袄的小孩在路边追逐玩耍,看到大客车驶过,兴奋地挥手叫喊。
“快看,那就是黄河!”上官敏忽然指着车窗外远方一条蜿蜒的、在冬日阳光下呈现出灰黄色的宽阔河道,“我们白银就在黄河边上,不过这里离我们镇还有段距离呢。”
许海兵顺着她的手指望去,那条被誉为母亲河的大河在苍茫的大地上静静流淌,蜿蜒而沉默,几千年来一直无言的滋养着两岸的土地和人民。
下午三点多,长途客车终于摇摇晃晃地驶入了白银市汽车站。比起兰州的喧嚣,白银的车站规模小了许多,人也相对少些,但年关将近的繁忙气氛不减。车站里多是短途的乘客,脸上带着回家的急切。
“终于到了!”上官敏长舒一口气,站起身活动着几乎冻僵的双腿。
“还没呢,小敏同志,万里长征还没到终点,到你家还有一段路呢。”许海兵笑着拎起行李。
上官敏俏皮的笑笑,“接下来,咱们只能找‘专车’回村了。”
所谓的“专车”,就是活跃在城乡接合部和乡镇之间的农用三轮摩托车。它们通常被改装过,后车厢加了帆布篷子,两侧焊着长条座椅,成为冬日里连接村镇的主要交通工具。
一出汽车站,立刻有好几个裹着厚厚军大衣、戴着皮帽和棉护耳的三轮车夫围了上来,热情地吆喝着:
“两位去哪儿?坐车不?我这车暖和得很。”
“青川乡黄沙沟,去不去?”
“去,上车吧,马上走。”
“师傅多少钱?”许海兵操着不太熟练的普通话问。
“去黄沙沟的话,”一个面色黝黑、额头皱纹深的车夫打量了一下他们俩和行李,伸出带着厚重棉手套的手比划了一下,“往那路不好走哩,一人十五块,两人三十块。”
“这么贵?平常不都是七八块钱一个人吗?”上官敏一口地道的本地话让这位车夫一愣。
“哎哟,大妹子是本地人呐,这不是过年了嘛,天又冷,春节这几天涨价了,不信你问问别人看看。你看这天都快擦黑了,再耽误一会儿车就没有了,咱们干这一行的也要回家过年咯。”
“二十五!怎么样大叔走不走?”上官敏叉着腰,一副精明主妇的模样,看得许海兵在一旁抿嘴直乐,觉得她这“当家主母”的架势可爱极了。
小主,
“好吧,看在大妹子你是本地人份上,二十五就二十五,快上车,咱这就走,送完这一趟我也好回家过年了。”车夫咧嘴一笑,露出一口被劣质烟熏黄的牙齿,麻利地接过许海兵手里的行李包,放到后面车厢里。
后车厢的帆布篷子果然比外面暖和不少,但也仅止于不冻僵而已。车厢里已经有了两位乘客,是一对回附近村子的老夫妇,带着好几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,显然是置办的年货。车厢中间放着一个烧着炭火的铁皮小火炉,散发出微弱的热量,但更多的煤烟味弥漫在狭小的空间里。
许海兵和上官敏挤在靠外的长条座椅上,膝盖几乎顶到前面的袋子。车子发动了,柴油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“突突突”巨响,车身剧烈地颤抖起来。
“坐稳了,抓好扶手,走咯。”车夫在前面大声喊道。
话音未落,三轮车便猛地窜了出去,随即驶离了相对平坦的市区道路,拐上了一条坑洼不平、尘土飞扬的乡村公路。剧烈的颠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