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章 宣见黄宗羲(2/3)
p>这是经过时间检验的,可靠的银票。
“货币是一种信心,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。”
朱由校越来越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。
既然八大蝗商的银票可以在北方流行,那证明了这种银票存在的价值。
可他们几个商人,哪有朝廷的信用来得更强!
也不一定!
朱由校面带苦笑:人家可是经营了十数年的信用,商人虽奸但也重信。商人,商站,商票是一个实打实的东西,银票背后有商人的货物作为背书。
可朝廷呢?
历朝历代都发行过宝钞,大明宝钞更是在明国伊始就有大量发行。
可这些宝钞终究架不住时间的流逝,消失在历史的尘埃当中了。
信用?
有多少金银就发行多少宝钞!
朱由校不懂经济,但他懂朴素的道理。
只要银票可以随时换成金银,那银票就是金银。
想通此节,朱由校不免有点兴奋。
现在自己的内库有存银一千七百万,以这些为基础,再结合八大蝗商的商站、票号,应该可以搭建起一个皇家银行了!
“黄宗羲就在殿外,陛下是否召见!”
“宣!”
朱由校从兴奋中回过神来,黄宗羲已跪在自己跟前。
“陛下万岁万万岁,草民黄宗羲叩见陛下!”
朱由校看了一眼跟前的少年,一股勃勃生气迎面而来。
“这些你先看下,然后告诉朕你的感觉!”
朱由校拍了拍八大蝗商的资料,道:“你的父亲黄尊素,能不能平安出狱,就看你的表现了!”
黄宗羲一愣,陛下这是在搞什么?
朱由校也不理会,径直走到偏房,消失在黄宗羲的眼前。
黄宗羲不敢怠慢,急忙翻开了资料细细阅读。
要说黄宗羲也是个人才,他出生于1610年,家族世代书香,到他这里,他却屡屡科举不中。
他和宋应星一样,才能不在于科举,而在于其他地方。
这个黄宗羲的才能便在经济方面,可惜当时并没有经济学一说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黄宗羲天生对数字敏感,在细细阅读了陛下留下的材料之后,他惊奇地发现,八大蝗商经营之广,项物之多,人员之精良,货物转运之精确,已经远超朝廷户部了。
虽然八大蝗商干的都是杀头的买卖,可正是因为如何,各个商号的人员都有严格的纪律,奖惩很公平。
更夸张的是,为了避免金银转运发生问题,在一些固定路线上,他们已经大量使用了银票。
黄宗羲拿出纸笔,越算越惊心。
天启五年,只这一年时间,八大蝗商经手的货物近二千万银,范围遍布整个北方中国。
而且每笔生意都有详细记录,并有利润预测。
这群家伙,真真的好厉害!
只是,陛下让自己看这些材料的目的是什么??
庞大的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