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0-200(7/31)
想,李三娘有姓无名,无忧有名无姓。三娘的姓氏是她的枷锁,京中的权贵也想把宗法当做无忧的牢笼。”这个故事从无忧寻亲开始,主线是叙述谢、张、李三家论证和无忧的关系,通过这件事带出他们各自支持的皇子,背后又有什么势力,将朝堂之上的风云诡谲隐藏在无忧的日常生活中,在中后期来一个激烈爆发。
彼时王朝内忧外患,既有农民起义,又有外族虎视眈眈。无忧学的是杀敌的剑法,世人却只在乎她还要打个问号的虚名。
何其讽刺,何其荒唐。
从剧本框架里,凌穗岁就品出了很强的冲突和碰撞。这个片子会有两种价值观,分别是代表“武侠”背景的无忧,和代表“权谋”背景的京城权贵。
敢让这两种元素在同一部电影中相撞,如果导演不是裴学海,凌穗岁会以为对方不知天高地厚。
目前看来,这部电影有两层反转。
第一层是无忧“身份曝光”前后,这种之前对我爱搭不理,之后你就高攀不起的转折无疑是商业片的爽点,下沉市场的宣传利器。看权贵们先倨后恭的模样,配上爆米花很能让观众高兴。
第二层反转,则是少微剑真假难辨,无忧身份存疑。从艺术角度上说,众人的后续反应完全揭下了封建权贵虚伪的面皮,忠君是假的,报国是假的,他们把完全不懂治国理政的无忧推上高位,让她“辅佐明君”,也只是想借她的身份去攫取权力。
电影名叫《大侠无忧》,听起来颇具武侠气质,但真正属于“武侠”内容的含量,就如同无忧在面对权贵时的话语权,根本就少得可怜。
所以,无忧的“大侠”前缀,也只是这部电影极具讽刺色彩的一环。
凌穗岁对裴学海还是很佩服的,少年人的锐气也许会随着时间流逝被磨平,裴导都这么大年纪了,风格还是这么勇往直前,锐不可当。
不过,她对这部电影还是有点自己的看法。
她问裴学海:“您刚才提起昭将,我可以认为是我扮演的李三娘,给您带来了一点关于无忧的灵感吗?”
“有这方面的因素。”裴学海点头,“她们有点相似,又截然不同。”
凌穗岁又问:“我有点好奇,您为什么会找我演无忧。只是因为我的打戏水平吗?”
裴学海敏锐地察觉到她的语气变化,现在他才是感到好奇的那个。
“你不愿意?”他反问道,“听起来,你的意愿并不是很强烈,我更想知道你这边的原因。”
好吧,凌穗岁耸肩。
她坦诚地说:“能参演裴导的作品,我当然很愿意,也很荣幸。我只是在思考,单从角色贴合度考虑,您对无忧的设想更适合由没演过戏的新人来诠释。那种自然流露的懵懂,来到陌生环境的拘谨,不用演就能和角色融为一体。”
裴学海听出她的意思了,她是觉得无忧这个角色没什么难度呗。
他直入主题:“你想加戏?”
“您剧本才写了个框架,怎么能叫加戏呢?草创阶段的调整再常见不过了。”
凌穗岁一脸认真地说:“照理说,大侠无忧是裴导构建的作品,我一个年轻人不该指手画脚。但既然您来找我聊天,就证明您信任我的能力,要是我不敢给您提意见,那不是看不起您的心胸吗?”
“所以,尽管我内心十分忐忑,但为了不辜负您的看重,也只能有话直说了。”
裴学海:……
好好好,还成了他非要她说的?现在的年轻人,油嘴滑舌的水平倒是很高。
行,他倒是要听听,她能说出点什么东西